策划 | 国际能源网 团队
华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比亚迪、正泰集团、新奥能源、亨通集团、南都电源等企业上榜……
5月11日,第五届“深圳国际品牌周”主场活动上,Brand Finance 2021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重磅发布。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在能源类品牌中,有54家能源类企业上榜,涵盖电力、新能源、油气等多个领域。
其中17家能源品牌排名上升,35家能源品牌排名下降。2家新上榜的能源品牌均来自于汽车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以3719.8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能源行业第一,在总榜单中排名第五。
据国际能源网记者统计,有10家能源类企业进入前100强。其中新能源企业和电力企业均为1家,油气类企业3家,汽车类企业5家。10家百强能源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排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在电动汽车市场投资了230亿美元,旨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但由于迄今为止尚未有一辆恒大电动汽车售出,目前的市场评价喜忧参半 。尽管如此,恒大在中国的28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870个项目,该品牌继续占据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主导地位,其可观的市场份额确保了集团营收的稳定。此次榜单中,共有14家电力企业上榜,有13家企业排名出现下滑。其中国家电网以3706.8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电力榜单榜首。据了解,公用事业巨头国家电网(品牌价值下降7%至3,707亿 人民币)继续保持了其全球最有价值公用事业品牌的地位,在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排名第六。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品牌,国家电网业务遍及中国的26个省/地 区,为超过11亿人供电,相当于中国人口的88%。国家电网还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家运营业务。自去年宣布收购智利公司Chilquinta和CGE以来,该品牌正在继续扩大全球业务范围,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地区。去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电网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新能源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全力推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国际能源网记者注意到,与国家电网并称为“两网”的南方电网并未上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西电电气在能源榜单中垫底,但其较去年排名上升。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西电集团公司联合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4月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领先的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技术。2005年以来,公司一直处于中国电气百强之首。据国际能源网记者统计,共有4家新能源企业上榜,分别是华为、正泰集团、特变电工和南都电源。虽然华为以3719.8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能源行业第一,原因是因为电子电气业务而闻名。因此,国际能源网记者认为,华为还需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再加把劲。目前,我国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产业迎来利好。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企业还需“加把劲”,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加快“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也已然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此次榜单中共有28家汽车企业上榜,其中有两家汽车企业新上榜,11家汽车企业排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排名仅107,较去年排名上升1名。据了解截至目前,比亚迪已累计向全球交付超6.5万辆纯电动大巴,新能源车足迹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城市,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与汽车强国尚有距离。中国自主车企近年来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汽车品牌也已跻身全球汽车行业百强品牌行列,但总价值及排名仍与强国品牌差距较大。中国汽车品牌向上之路仍任重道远,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以及每一个汽车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中国消费者的支持。国际能源网记者还发现,汽车行业总体的声誉度在中国市场的评分较低 – 仅排在第12名。然而,高端汽车品牌的声誉度得分突出,而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普通汽车品牌声誉度则与之差距较大。与世界一线汽车品牌相比,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还需进一步提高声誉度。此次油气榜单中有8家企业上榜,荣盛石化和中海油服两家企业较去年排名上升,中国石油位居油气榜第一。总体来看,油气类企业排名较2020年变化不大。中国海洋石油虽与中石油、中石化并称为“三桶油”,但其品牌价值相差甚远。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在油气勘探中一直需求突破。2020年全年,中国海油实现油气总产量1.077亿吨油当量,油品贸易量1.28亿吨,国内油气总产量6530万吨油当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内原油同比增产240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增幅的80%以上,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增长极。中国海油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差距逐渐缩小。品牌代表着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判断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品牌实力十分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品牌在抗击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面临挑战时展现出突出的危机抵御和应对能力。中国能源企业只有在全球“碳中和”潮流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才能在国际中拥有一席之地。